情系民生冷暖事 奏响劳动关系“和谐曲”

发布日期:2023-02-15 09:23 来源:滁州市人民政府 阅读: 字体【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聚焦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劳动关系,立足“标准化、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思路,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矛盾,有力打造“阳光、公正、廉洁、服务、智慧”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滁州品牌,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久前,省人社厅授予的50个“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先进集体”,该院榜上有名。

劳动权益维护,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解决好这些问题,社会的和谐因素就会不断增加。

2017年以来,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机构“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全力打造“阳光仲裁”。建设标准化仲裁院540平方米,建成数字化仲裁庭、立案大厅、无障碍仲裁庭、调解室、档案室、全市调解仲裁调度中心等。定期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新闻媒体、用人单位与职工群众观摩监督,推进“阳光仲裁”品牌建设。

仲裁服务的对象都是普通百姓,以为民情怀和有温度的服务接待每一名群众,是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所有工作人员的日常。同时,以队伍“专业化”为保障,不断锤炼工作人员服务人民的本领,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2019年以来,先后举办仲裁员培训4批300余人次,培养全市持证仲裁员63名;举办劳动争议调解员培训4期,培养调解员超2000人。先后培育全省“金牌调解组织”7家、全市先进调解组织30家,选树“金牌调解员”30名,协助基层调解纠纷超千起。

服务群众用心用情,创新《要素式申请书》变“作文题”为“填空、选择题”,立案时间缩短40%以上,维权更加高效;与司法行政部门建立“仲裁+法援”协作机制,每年为务工农民、困难职工提供免费法援超500人次;建成“仲裁+监察”联合办事窗口,增设无障碍仲裁庭,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服务企业用功用力,疫情期间利用“腾讯会议APP”首创网络直播公开课,保障企业复工复产。

强化内部制度建设,编印4大类41小项《内部规章制度》坚持制度管人管事。强化外部制度衔接,主动与法院建立并落实“裁审衔接”机制,2017年以来先后牵头《滁州市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有关问题会议纪要》等,与法院形成相互监督、合力化解争议工作格局,解决当事人急难愁盼,推动裁决“维持率、执行率”双上升“上诉率、改判率”双下降,实现连续五年“办案零投诉”。

回应群众复杂多元的劳动维权需求,以“智慧化”提质提效,不断培优劳动关系“和谐度”。

2019年勇担全国“互联网+调解”试点任务,创新“1条线指挥、1个库联网、3步走推进、1个点突破”的“1131”工作机制取得成效,受人社部调研组肯定。2022年在打造“智慧仲裁”品牌上持续发力,在全省率先创先滁州“智慧仲裁”项目并获审批通过,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的调解仲裁服务新格局正在加快建设之中,努力融入“数字长三角”的步伐将持续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