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聚滁州的“智汇”密码

发布日期:2024-02-19 16:02 来源:滁州市人民政府 阅读: 字体【  

滁州速度令人瞩目。

2012年至2022年十年间,滁州在全国城市GDP排名直线攀升,从第180名开外升至现在第90位,是位次上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2022年以来,在全省季度“赛马会”上,滁州经济运行7个季度蝉联第一。

滁州现象引人探寻。

滁州何以能?高歌猛进背后的逻辑是什么?稳居安徽“第三城”的力量何在?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通过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滁州快速发展背后,人才的强支撑作用彰显。

2022年,滁州常住人口净增6万人,居全省第二位、长三角41城第六位。

2023年,滁州新引进院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670人,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3.6万人,同比均实现翻番。

自创新型省份建设纳入“赛马”以来,滁州连续两个季度全省第一。2023年,滁州新建成院士工作站7家,居全省第一,总数达16家,居全省第二;新建海智专家站10家,居全省第一……

才聚滁州,藏着怎样的“智汇”密码?

聚才兴才“满天星”

——完备政策体系,形成拳头效应,破解人才工作缺乏合力、人才政策碎片化部门化等问题

高立华是位半导体高级工程师,去年到滁州工作不久,她就收到一张“亭城英才卡”。

“停车、代驾、餐饮等方面都有专属权益,让我们在科研之余,能够得到非常便捷的服务。”高立华说。

“亭城英才卡”是滁州“一窗一卡一网”人才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现已制发近5000张,能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交通、消费、旅游等近百项专属服务。

完备的机制、完善的政策,是抓好人才工作的基础。

滁州市委书记许继伟表示,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汇聚强大合力,紧盯引、育、留、用全链条,全面发力提质增效。

过去,滁州市党管人才的工作格局虽已基本形成,但职能部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定位不清、职责分工不明,人才工作存在“各管一摊”“各自为战”、缺少统筹协调等问题。

另一方面,处于沪宁合人才走廊关键节点,滁州市虽享受长三角一体化的红利,也面临被先发地区虹吸的难题。

变“人口虹吸”为“人才红利”,政策等高对接是关键。

落子“关键处”,下好“一盘棋”。为解决人才政策碎片化、部门化问题,滁州将原本散落在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人才政策进行系统集成、迭代升级,于去年新出台“满天星人才计划”,整体提升政策聚才效应。

滁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文芳介绍,该计划着眼全面引进、培育、用好各类人才,着力构建“巨星荟萃、群星云集、繁星遍布”的人才生态,力争到2025年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00万,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

目前,滁州已形成以新时代“满天星人才计划”为统领,以高层人才25条、大学生和高技能人才18条等专项政策为支撑的“1+N”政策体系,让人才政策容易懂、广知晓、快兑现。

连续3年,滁州市谋划实施招才引智“十大举措”,围绕政策优化、人才引育、平台建设、服务保障等领域,每年确定10件重大人才工作事项,实行项目化推进。

“定性+定量”的人才工作考核体系,传导“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压力和责任。

滁州市将人才工作纳入全市招商引资巡回检查、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内容,以及县域经济考核、综合考核体系,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做到管行业就要管人才、抓党建就要抓人才、引项目就要引人才。

周文芳介绍,滁州还组建“一院两中心”,成立市创新发展驱动研究院,人才储备专项编制30个,负责全市重要产业共性技术攻关;成立市人才发展促进中心和市企业服务中心,各县(市、区)均比照成立,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滁州市出台柔性引才政策,打破人才壁垒,支持人才“户口不迁、关系不转”跨地区柔性合作,瞄准长三角人才富矿,集聚了一批“周末工程师”“候鸟专家”。深化政校院企协同创新,累计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大等100多家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在长三角等先发地区建立10家人才研发飞地,实现“创新研发在外地、产业落地在滁州”。

育才用才“强磁场”

——创新评价方式,推进产才融合,破解人才评价行政化倾向、产业需求和人才供给不匹配等问题

2023年,尹雪斌比较忙碌,也非常充实。

在他的带领下,位于滁州的“功能农业与功能食品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获省科技厅认定。担任实验室主任的他介绍,这是我国首个融合功能农业与功能食品完整“创新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随着平台能级的提升,农学、生物技术等各类人才纷至沓来。

高能级的科研平台,是集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重要载体。

滁州高教科创城内,安徽大学滁州研究院先进电力电子与电能转换实验室里,10多名研究生正在进行课题研究。这是安大第一个异地办学的研究院。去年揭牌成立后,学校电子、新材料等相关专业师生陆续进驻。

“聚焦滁州优势产业发展中的难题,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破题,推动协同攻关、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以及技术孵化落地。”在安徽大学滁州研究院副院长唐曦看来,滁州的光伏、半导体等优势产业,与学校的研究方向和成果转化高度契合。

不只有安徽大学。滁州高教科创城内,中关村、长光所、西安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众多高校院所,相继在此设立协同创新中心或研究院,研发成功的改性聚烯烃材料、倾转旋翼直升机等新技术、新产品,不断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和市场。

如今,滁州已构建起光伏、新能源电池、汽车及装备制造、半导体等八大新兴产业链,加快打造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第一城、动力电池产业第二城、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三城。

产才融合、双向奔赴,人才有用武之地,产业有人才支撑。滁州以创新链为先导、以产业链为核心、以人才链为基础、以教育链为保障,深入推进“四链”融合发展,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滁州市创新人才评价方式,不拘一格用人才,特别是实行‘按薪定才、按薪补才’举措,支持重点企业根据实际需求挖掘行业高端人才,给了我们更多机会和鼓励。”“按薪定才”政策首批获益者之一,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士平说。

过去,人才的认定和评价都是由企业推荐、县市选拔,最终“专家评审说了算”,一些用人单位面临着需要的人进不来、进来的人用不上的痛点。

为破解难题,滁州市将人才评价的自主权交给用人主体,招什么人、让谁享受政策,由用人单位说了算。支持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高校等开设“冠名班”“订单班”,鼓励企业参与涉企人才政策制定,将企业家意见建议作为条款制定和落实效果的重要依据。实行“按薪定才”,重点企业年薪达50万元以上的产业人才,可直接认定为相应层级高层次人才;推进“按薪补才”,对于企业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按照人才年薪比例,给予最高50万元补贴。

英雄不问出处。滁州市创新“企业张榜、中介揭榜、政府奖补”模式,常态化摸排企业技术需求,连续4年发布“揭榜挂帅”技术需求264项,榜金7.9亿元,吸引境内外400多个人才团队来滁洽谈合作。

“公司在产品升级换代中遇到‘卡脖子’难题,‘揭榜挂帅’活动,帮助我们引进人才团队攻克技术难题,对主营产品优化升级,现在公司已成功上市。”天长市鑫铂铝业公司董事长唐开健感慨地说,通过2020年揭榜挂帅技术对接,解决了铝材高速阳极氧化“卡脖子”难题,目前公司已成长为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光伏边框生产基地。

滁州市还实行校企“订单”培养,帮助58家企业与13所中高职院校开设了“苏滁定制班”“全柴冠名班”“隆基订单班”等,精准培养急需技能人才3200余名。开设滁商大讲堂、滁商云讲堂,每年培训优秀企业家近万名。

得益于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滁州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23年,仅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产值就达1362亿元、增长56%。

惠才留才“亭满意”

——回应关心关切,创优“养人”生态,破解服务保障不精准、引进人才难留住等问题

“滁州创造了不凡的发展成就,高效暖心的服务环境令人感动。”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安徽中益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守中说。冯守中的感触,源于亲商敬才环境的保障。

招才引智,短期靠资金、长期比环境。滁州市持续优化“亭满意”亲商敬才环境,在改善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上精准出实招、优服务、解难题,以优良“养人”生态广聚八方优秀人才。

滁州市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人才服务专窗、开设服务专线,整合市直部门50多项服务事项,设立企业“首席服务员”“助创专员”,推行“一站式”服务,开发数字人才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服务和人才政策“一窗通办、一卡通享、一网通兑”。

“四即四享”,是滁州人才政策的一项重要改革,对上级政策“来文即办、免申即享”、市级政策“随申即审、审定即享”、人才项目“集中评审、评定即享”、会议决策“一事一议、议定即享”。

“变线下年度集中申报为线上随时申报,先补后审,兑现周期由过去一年一次缩短至3天至7天,去年10月平台上线以来,短短3个月,兑现491笔、4974万元。”市人才发展促进中心负责人说。

去年,华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滁州,被认定为人才企业后,不仅获得了500万元“人才贷”,相关部门还协调联系西安交通大学牛刚教授成为企业“助创专员”,共同开展碳化硅工艺器件技术攻关,每年还输送两名博士生来参与研发。“现有设备已实现月产4万片晶圆,滁州的人才政策也让公司获益良多。”华瑞微负责人告诉记者说。

聚焦人才普遍关注的贷款融资、住房保障等事项,滁州强化“金融助创+生活安居”支持保障,设立3亿元“天使投”基金、5000万元“人才贷”风险补偿资金,建设1.3万套园区人才公寓,与上海九院、南京鼓楼医院、安医附院等优质医院建成医联体,先后引进南京琅琊路小学、夫子庙小学、苏州外国语学校等名校在滁设立分校,努力让各类人才安心创业、舒心生活。

“想我们所想,急我们所急,很专业、很高效。”奶酪博士(安徽)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杰说,落户滁州以来,市、区各级各部门真正把企业的事当自家事,真正感受到优质的营商环境。

日前,在2023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上,滁州被评为2023“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这已是滁州连续两年获此殊荣。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

面向未来,滁州提出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等“5688”发展目标。在坚实的人才支撑下,滁州发展势头更加稳健、动能更加强劲、活力更加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