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六大支柱产业“滁州制造”行稳致远

发布日期:2021-11-19 10:50作者:经信局站管来源:滁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阅读:字体【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核心引擎。滁州市为此做了生动的注脚。上世纪80年代,“扬子江畔扬子扇”这句经典的广告宣传语,开启滁州家电产业步伐;而现如今,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滁州制造”已成为一个响亮的名片,这张名片上聚集着先进装备、智能家电、健康食品、新型化工、硅基材料、绿色能源等六大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滁州制造”之路走的是那么的稳健,那么的从容........

这是一组震撼人心的数字:

“十三五”期间,滁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0%,规上企业数净增25.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836户,居全省第二位;六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新能源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近3倍;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超2000亿元、居安徽省第三……

今年上半年,主要工业经济指标亮眼:

实体经济量质齐升。净增规上工业企业66家,总数达1902家、居全省第二;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50家,超去年申报总和;新增限上单位373家,居全省第一;滁州高新区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全柴动力获评第五届省政府质量奖。

“双招双引”取得突破。建立八大产业链“链长制”,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持续提升产业链水平。上半年,全市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275个,特别是今年以来新引进了光明食品、阳光新能源、人民控股光电显示材料、通威新能源等5个百亿级大项目,创历史新高。同时,出台招才引智“十大举措”,新引进高端人才项目11个、博士等高层次人才172人。

项目建设提速提效。上半年,全市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322个、新竣工209个、新投产126个,同比分别增长20%、15%、28.6%,其中省重点项目开工224个、竣工68个,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
   近年来,滁州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南京江北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聚焦工业强基、企业培育、两化融合、工业节能等重点领域,着力打造“六大支柱产业”,产业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产业结构实现新优化、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阔步走上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先进装备产业让“制造”变“智造”。经过多年发展,滁州先进装备产业已经形成以汽车及零部件、智能仪器仪表、特种电线电缆、智能成套装备、农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来安县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全椒县节能环保内燃机产业、天长市智能测控装置(仪器仪表)产业获批安徽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完成一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获批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62个。提高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变,重点加快示范企业、示范车间的培育工作。加强机器人推广应用,全市企业累计推广机器人2000多台,推广总量居全省领先水平。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实施“滁企登云”,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达54家。

智能家电产业链全面发展。作为安徽省三大家电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多张“国”字号名片的家电产业基地——滁州,其智能家电产业已形成以惠科光电、创显电子、立光电子、盛诺电子等为代表的新型显示,以博西家电、康佳电子电器、扬子空调、创维等为代表的大家电,以东菱电器等为代表的小家电,以长电、立讯、秦栏电子等为代表的电子元器件及家电配件,以鲲鹏装备为代表的家电装备制造,以中国家电研究院安徽分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华东检测基地、国家电子元器件质检中心为代表的家电科技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等六大板块,拥有从装备制造到研发、设计、生产、检测一条龙的全产业链体系。

健康食品产业品牌效应凸显。全市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嘉吉集团,中国企业500强温氏股份,中国饮料、罐头领军企业银鹭集团,中国烘焙行业龙头企业盼盼集团,中国植物蛋白饮料最大企业养元饮品,“无糖饮料”“健康饮品”领导者元气森林,国内第二大功能饮料企业东鹏特饮,亚洲地区最大的蛋品生产企业德青源,中国糖果行业领军企业雅客食品,中国最大的芝麻乳饮品企业南方食品,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领军企业今麦郎,国内果冻行业领头羊企业蜡笔小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乐隆隆食品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成为华东地区龙头企业集聚度最高、品牌影响力最强、发展前景最好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有力推动滁州食品产业品牌化发展。

 新型化工产业集聚成势。作为安徽省三大化工生产基地之一,滁州市依托定远盐化产业园、来安精细化工产业园、明光绿色涂料产业园、全椒电子新材料产业园和天长精细化工产业园五大省化工产业园区,全力推进化工产业集聚发展。定远县化学原料制造、明光市凹凸棒新材料获批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五大园区分别集聚了以华塑股份、泉盛化工、金禾实业、中联能源、三棵树、嘉宝莉、保立佳亚士创能、南大光电等一批重点企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推动形成盐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水性涂料、电子新材料五产业链条,有利促进滁州成为全省重要的新型化工产业基地。

硅基材料产业向高端转型。滁州硅基材料产业基于凤阳石英砂资源,致力于提升产业层次,已成为省级硅基新材料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安徽福莱特光伏玻璃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1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基地;凤阳硅谷智能特种光电玻璃项目达产后,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超薄、超白特种光电玻璃原片的生产基地;总投资50亿元的南玻集团太阳能装备用轻质高透面板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火凤凰微晶新材料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将加快千亿硅谷智汇大基地建设,带动滁州硅基材料产业实现质的飞跃。

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滁州市新能源产业以光伏、新能源动力锂电池、风电等企业为主,随着总投资110亿元的晶科能源太阳能电池片组件、100亿元的东方日升高效太阳能电池和组件、100亿元的星恒动力锂电池、57亿元的隆基乐叶光伏单晶组件、50亿元的利维能电池、50亿元的福斯特光伏胶膜及光伏背板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并建成投产,以及行业知名企业通威新能源、阳光电源、中来股份、联动天翼、全柴动力投资布局光伏制造及光伏发电、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示范基地、光伏组件制造项目10GW高效组件项目以及200MW分布式发电、新能源动力电池及系统、氢燃料电池等一批重大新能源项目,滁州市新能源产业迎来爆发式发展态势。2020年,全年新能源产业产值增长120.5%,增速居六大支柱产业之首。

滁州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滁州市努力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建立“企业吹哨 部门报到”“企业诉求闭环管理”等机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五聚焦”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企业培育,做强产业链条。着力育大培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整体提升,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拥有百亿元企业3家,50亿元企业5家,形成了汽车及装备制造、光伏、半导体等八大产业链。其中,以博西华、康佳、惠科等为代表的智能家电产业,产值占全省15%以上;以隆基乐叶、晶科能源、东方日升等为代表的光伏产业,组件、光伏玻璃产能均占全省60%以上;以银鹭、养元、盼盼等为代表的食品产业,产值占全省10%以上。推进项目建设。建立推进调度、包保帮扶、考核奖惩和政策落实4大机制,确保重大项目深谋划、快实施、早见效。

聚焦创新驱动,支持研发建设。支持研发平台建设。建立以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主导的推进机制,形成以技术中心为核心节点的多层次制造业创新体系,全市累计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9家,居全省第3位;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194家,获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1家。鼓励企业创新。突出关键技术创新导向,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积极创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市累计获批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3家。每年滚动实施200个技术创新项目。

聚焦工业互联网,推进数字转型。支持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全柴动力、康佳电子成功入选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全柴动力荣获2020年“全国工业APP优秀解决方案奖”;康佳电子入选省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名录;全柴动力、全椒海螺、康佳电子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级分类试点。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截至目前,全市共拥有省级智能工厂10家,市级智能工厂13家;省级数字化车间65个,市级数字化车间103个。支持企业“登云”。促进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广泛和深度应用,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系统的云化改造和云端迁移服务,分类分阶段推进“企业上云”。目前,全市共拥有“登云”企业超过1200户。

聚焦平台建设,打造“专精特新”。支持专精特新发展。目前,全市共拥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52户,其中市级532户、省级220户。天长缸盖等13家企业获批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金春无纺布等14家企业获批安徽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优化企业服务。出台《滁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加快推动省、市两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截止目前,全市共有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7家,市级公共示范平台12家。着力打造“滁商大讲堂”系列管理人才培育品牌,每季度组织一期企业培训活动,每期培训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约200名。

聚焦工业节能,推进绿色发展。推进绿色转型。加快推进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引导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壮大绿色产业。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绿色工厂5家、绿色工业设计产品7个;获批省级绿色工厂11家。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引导企业参与绿色建材(墙材)评价标识工作,全市新型墙材行业有6家企业获得国家三星级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占全省30%,位居全省第1位;实施节能环保产业“五个一百”行动,以壮大节能环保生产企业、推介节能环保先进技术、推广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实施节能环保重点项目、培育节能环保服务公司为抓手,推进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目前,全市共有78家企业105个项目列入全省工业领域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推介目录。